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看后八

法制文萃报:“孝善润村”构筑乡村振兴新典范

发布时间:2022-10-24 09:27:08     来源:后八里沟村山东鑫琦集团    浏览量:269

 十七年前,这里村风不正、民心涣散,村集体债台高筑。今天,依然还是这片土地,风清气正、蒸蒸日上,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60亿元……这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背后演绎着村党委书记宋伟带领干部群众大力推进“孝善润村、文化兴村、产业强村”生动感人的故事。后八里沟村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法制文萃报》上刊登。

640.jpg

640 (1).jpg

蛋糕、祝福金、生日宴……今年四月份,山东省邹城市钢山街道后八里沟村宋西钦老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百岁生日。后八里沟村党委书记宋伟为老人主持拜寿活动,村委会主任宋海霞代表全体村民为老人送上生日祝福金。满满的祝福让老人感慨万千:“感谢村里的关心,后八大家庭太温暖了!”

 

一个村庄,从贫穷落后迈向富裕文明需要多长时间?宋伟带领党员干部用十七年时间,提笔奋进书写了令人民满意的答卷。

 

十七年前,这里村风不正、民心涣散,村集体债台高筑。今天,依然还是这片土地,风清气正、蒸蒸日上,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60亿元……这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背后演绎着村党委书记宋伟带领干部群众大力推进“孝善润村、文化兴村、产业强村”生动感人的故事。

 

01

孝善润村破解难局

滋养家风筑牢根基

 

“后八有古风,那是先贤的叮咛,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后八有新风,那是不变的感动,家家天伦乐,邻里和谐情”……今年夏末秋初,法制文萃报记者在后八里沟村采访,悦耳的村歌《孝德歌》回荡在耳畔。这里人流如织,和乐融融。

 

后八里沟村地处素有“孟子故里”“圣贤之乡”之称的山东省邹城市。造访过这里的人,无不为淳朴乡风、孝善家风、和谐氛围赞不绝口。但谁能想到,十七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村民宋光生对记者回忆说:“那时村里风气不好,民心一盘散沙。很多年轻人只顾自己不顾老人,一些人无所事事,经常喝酒骂街。邻里之间关系也不好,矛盾真不少。”

 

在宋伟看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当时村里歪风盛行、村民道德素养欠佳。“做人不孝,缺乏理想信念,没有进取的动力,影响全村和睦,所以必须要改变。”但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成为宋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直面的问题。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鲁之西南,济水之宁。两千多年前,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萌发于此,在历史长河灌溉下根深叶茂,孝善文化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积淀。后八里沟村作为齐鲁版图上一个千年古村,自古就有孝善的传统。

 

踏着历史的足迹,宋伟笃定,“孝善,就是我们的传家宝!孝善家风在后八里沟村是有传统、能传承的”。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决定把厚植“孝善文化”,培育“孝善家风”作为破局关键,用“孝善”统一村民思想、促进乡村建设。

 

打定主意后,后八里沟村开始发力“修炼内功”。村里一边倡孝善、立家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要求子女必须赡养老人,成年子女必须统一缴纳赡养费50元、每周给老人做两次饭,用硬规矩培养子女孝善行为。一边树榜样、聚人心,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讲孝善、行孝善,做孝老爱老敬老的“领航员”,引导村民对标对表立家风。村里大力实施孝善家风沁润工程,将儒家思想中的孝善精髓,提炼成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耳濡目染。通过打造孝贤广场、孝贤文化街、文化德育街,最大限度增强孝善文化感召力。开展评比并表彰热爱集体、尊老爱老先进典型,引导村民见贤思齐。谱写村歌《孝德歌》,人人践行,重塑家风。

 

近几年,村里的孝善家风沁润工程越做越细,奇思妙想源源不绝。村里在居民楼设置“孝善文化牌”,在村广场设置“光荣榜”“曝光台”,掀起了崇德向善的新风尚;评选“十大孝星”“好媳妇”“好婆婆”,每月给老人发放营养品,给老人办生日宴、搞大联欢,大力倡导“孝善家风”。

 

640 (36).jpg

 

“我最大的愿望,是让‘孝善家风’落地生根,把后八里沟村变成真正的‘心齐人家’,把八里沟村变成致富的沃土。”宋伟带领党员干部不断探索实践,让理想之光照亮全村每个角落,“孝善家风”的“种子”深深埋入每个村民的心中。

 

每天,七岁的小朋友宋雨轩都要跟着妈妈一起念家训。雨轩的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所以雨轩从小就对读书很感兴趣。妈妈每天带着雨轩读家训、讲孝善,让雨轩理解了家训的由来和意义。几年前雨轩的奶奶身患重病,雨轩妈妈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人和孩子,用行动告诉雨轩什么是“孝善家风”。

 

“在我们村,能识字的娃娃们都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后八里沟村村委会副主任宋光明告诉记者,让孩子们学古文、背家训,就是为了让他们从小牢记“孝善家风”。 

 

在“孝善家风”沁润下,家和邻睦在后八里沟村蔚成风气,先进事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里多户人家被评为“山东省孝心家庭”“济宁市孝心家庭”。村民宋光化兄妹六人齐心奉养老母亲的感人故事就是其一。宋光化的母亲几年里相继患脑梗、心梗、白内障、骨折住院,但每次都奇迹般化险为夷,全靠子女的精心照顾。如今老人已经91岁高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发生在这个孝心家庭的感人故事,也深深地影响着村里的每个人。

 

640 (37).jpg

 

在“孝善家风”吹拂下,后八里沟村村风民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文明村”“中华孝善模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雷锋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各项荣誉纷至沓来。

 

“孝善家风”锻造了后八里沟村独特的灵魂底色,铸就了百姓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风清气正的民风,为乡村振兴夯实了思想根基。

 

02

农家书屋提质增效

书香阵地多元延伸

 

乡村发展好不好,不能只盯着农民的钱包鼓不鼓,更要关注农民的精神风貌怎么样。

 

宋伟深切体会到,要全面提振村民的精神风貌,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孝善文化是根基,知识技能是羽翼。唯有两者同频共振,才能摆脱落后的旧面貌。“落后就是因为没文化,没文化就没思路,没思路就无法找到发家致富的途径。”宋伟感慨地说。

 

学风兴,则文化兴。为加快村民“充电”的速度,村里于2007年创办了村民夜校,授课内容从孝善文化延伸到创业知识、文明新风、法律法规等。创新“人人上夜校,个个是老师”的育人模式,鼓励受教者授人以渔,乐为人师。通过创办村报、给家家户户安装小喇叭广播,让国家大政方针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宋伟说:“能把文件看懂悟透,就能在关键时候抓住好政策”。

 

村民宋建设是后八里沟村创业人员中的代表之一。多年前,他通过村报读懂了国家鼓励返乡自主创业政策的深意,在后八里沟村鑫琦农贸大市场租下一个摊位,做青菜零售生意。他和妻子小本经营,滚动发展,现在每年收入30余万元,两轮进货车也换成了汽车,为村民脱贫致富树起了榜样。

 

作为邹城市第一个“全国文明村”,后八里沟村把农家书屋视为村民学文化、富脑袋的重要阵地,持续加码打造“书香后八”。如何避免农家书屋成为装点面子的“道具”,真正把农家书屋办好办精办活?宋伟带领党员干部冥思苦想,创新出农家书屋“五有思路”,即阅读有场所、阅读有宣讲、阅读有激励、阅读有品质、阅读有乐趣。

 

640 (38).jpg

 

从面积400平方米的大型阅览室,到占地5000平方米的图书馆,面积增长十多倍的农家书屋,让“阅读有场所”变为现实。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也被评为“全国示范农家书屋”,记录着村里精神文明进步的点点滴滴。为最大限度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宋伟等人独具匠心成立了一支由老党员和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入驻农家书屋,为求知若渴的村民辅导讲解书籍内容。

 

为让书香飘进千万家,村里还建立了购书奖励机制,村集体出资70万元为每户人家配置“小书橱”,定期发放购书卡。村民凡购买正版图书,村里全额报销,以此鼓励村民多读书、藏好书,打造专属于自家的“农家书屋”,如今村里平均每户藏书已有千余册。

 

在后八里沟村,农家书屋除了具有阅读功能,还是农民群众的“休闲驿站”。村里借助农家书屋平台,开办讲座,创办展览,搞诗歌比赛,办文艺演出,农闲时还组织农民家庭运动会等。以活动为载体,让群众唱主角,给农家书屋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后八里沟村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拓宽农家书屋的内涵、功能和外延,把农家书屋真正建设成了农民群众看世界、观天下、学知识、长见识的窗口。“村里已经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爱文化的氛围。”宋伟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长期以来,后八里沟村以开放包容五湖四海的大格局吸引人才,寄存希望,让这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里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培养教育,后八里沟村的孩子,除了能免费就读村里与北京大学联合创办的高品质寄宿学校,还能在寒暑假赴各大城市或出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金榜题名的大学生,除了可以得到万元奖学金,还可以自愿签署回村工作协议,全额报销大学期间所需费用。

 

村里大力鼓励优秀青年回村就业创业,为他们提供平台、给予激励。后八里沟村青年宋庆超以前在南方打工,吃苦受累赚不到几个钱,如今他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并享受到配房配车配股的优厚福利待遇。

 

“变牌桌为书桌、变酒柜为书柜、变玩风为学风、变人员为人才”,后八里沟村把一句句口号变成了现实。文化兴村不仅扭转了村风村貌,也提升了精神内涵,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乡村振兴筑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03

产业强村开辟新路

步履铿锵奔赴小康

 

每次谈到村子的变化,村民们都为宋伟这个“领路人”竖起大拇指。村民宋大爷说:“宋书记太好了!对待村民就像自己亲人一样,谁家有了苦犯了难,宋书记都急在心里。”王大妈说:“村子发展中每次遇到困难,宋书记都会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党员干部冲在最前线,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村民眼中,军人出身的宋伟就是后八里沟村扭转乾坤的“主心骨”“定海针”。

 

640 (39).jpg

 

一个人改变了一个村。回溯十七年前,村民们为过上好日子,找到已小有成就的企业家宋伟,希望他回村担任村支书,带领大家干一番事业。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宋伟,毫不犹豫地挑起了后八里沟村脱贫致富的重担。

 

“当过兵的人身上有一份责任,看不得百姓受穷。我是农民的儿子,做人不能忘本,自己富了,也要带领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这是我这个老兵最大的心愿,也是我回村‘二次创业’的目标。”宋伟向法制文萃报记者讲解当初抉择的初衷。

 

2005年,“兵书记”宋伟带领第八届“两委”班子成员,从一个残破的村委会院子、一本欠账20万元的账簿起步,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奋斗之路。他们挨家挨户听民意,田间地头悟民情,挑灯夜战谋出路……因地制宜确立“党建统领、孝德育人、产业惠民”的发展理念。

 

“发展集体经济是出路,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强大了,村民的幸福生活才会有着落。”村史展览馆里的标语道出了后八里沟村的“致富经”。

 

从创办酱菜厂到水泥制品厂,村里的每一步都在围绕集体利益做考量,不断拓宽着集体经济发展新路。2008年,宋伟带领党员干部抓住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机遇,率先打响了济宁市农村社区改造“第一枪”,不仅盘活了村里的闲置土地,也让全村百姓免费住上了楼房。

 

2012年是后八里沟村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村里整合集体资源成立了村集体企业——鑫琦集团,拥有地产开发、建筑工程、商贸物流、教育培训、中医康养等多元产业类别,形成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科学发展模式。如今,鑫琦集团已成为固定资产达60亿元,固定员工1000余人,村民年人均收入6万元的大型集体企业,成为后八里沟村产业强村道路上的坚强后盾。

 

将夯实集体经济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一直是后八里沟村不断发展的有力法宝。根据十四五规划的蓝图,宋伟带领党员干部谋划了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项目,发展金融、旅游、进出口贸易、现代农业、教育科技、无人机制造销售、医养康养等项目,实现集体资产快速扩充。目前,投资15亿元,建成面积26万平方米的邹城市最大商业综合体——鑫琦国际,2022年年底全面开业;投资3.3亿元,建成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的高端养老项目——医养康养为老中心;投资10亿元,建成13万平方米从幼儿园到高中的高端寄宿制学校——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学位7000个;投资13亿元,规划建设占地3000亩的葡萄酒文体小镇项目……一批批高质量的项目,真正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也让百姓过上了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

 

640 (40).jpg

 

2017年为响应国家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号召,后八里沟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全体村民配发股份,每户家庭分到原始股值400万元至500万元,创新股权设置,60岁以上老人增配2股,分别为营养股和医疗股,20岁以下的孩子增配1股,为求学成才股,为工作满两年以上的员工配发贡献股、荣誉股。通过科学合理的分配模式,实现了人人平等、尊老爱幼、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的目标。

 

宋伟更是将自己应得的10多亿元股权收益和全部股权无条件捐赠给村集体。宋伟说:“我没有忘记当年回村的初心,那就是让村民富裕,我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宋伟这个决定,巩固了村集体发展的资金基础,增加了村民的分红比例,得到了全体村民的充分拥护。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的后八里沟村,让资源变资本、村民变股东,让“沉睡的资产”变成了“活跃的资本”,让全体村民成为了“命运自己主宰、奇迹自己创造”的主人。

 

后八里沟村的今天,是宋伟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干出来的。“后八里沟村一年不发展,是我没有找到方向与目标,两年不发展是我思想滑坡、偷懒磨滑,三年不发展我将主动辞职,绝不耽误村里的发展。”这是当年宋伟在村民大会上作出的承诺,如今一一得到了兑现。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了,我们不仅过上美满的生活,更享受到了村里的好福利,这样的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喜悦之情洋溢在村民黄启云脸上。村民宋长木同样幸福感满满,“俺村的变化多亏了‘兵书记’宋伟,是他带领大伙儿走上了共同致富的小康路。”

 

风雨兼程十七载,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宋伟用硬脊梁、铁肩膀践行着对这片土地的承诺与真情,他带领党员干部凝人心、聚合力,一步步做大做实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步履铿锵蹚出一条有特色、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何奋进新征程?宋伟充满信心地说:“我将继续带领后八里沟村党员干部和村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