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山东省邹城市后八里沟村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典型,通过打造民生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新型集体经济为载体,融合各方面要素,实现了从一个2005年集体负债20万元的贫困村、落后村到拥有集体资产60亿元、人均年收入6万元的全国文明村、共同富裕村的大转变、大跃升。
后八里沟村为民服务大楼
筑牢党在一线的战斗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它连接着每一个“党的细胞”。激活“神经末梢”,党的肌体才孔武有力。回看十八年的发展历程,后八里沟人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话,才有了今天的发展。
理论武装有信仰。村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利用创办了十五年的夜校,组织全体党员、村民全面完整准确学习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人人有笔记、个个有作业。坚持走出去看、跟先进学,带领全体村民赴先进地区借鉴村庄发展经验,全方位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跨越式发展筑牢信仰之基、力量之源。
村民夜校
组织有力有保障。村党委现有4个党支部、107名党员。2021年村“两委”班子成员换届后的平均年龄为35岁,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班子成员恪尽职守,每天工作12-16小时,能吃苦肯奋斗,是一支兢兢业业干工作的队伍。在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任用上,我们始终坚持突出专长,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平台,切实发挥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作用,无职党员全部担任网格化服务小组组长,始终处在为民服务第一线,形成组织有力、同心同向的基层党组织新架构。
人民至上落得实。村里没有大股东,第一个公司是宋伟带头出资创立的,持有30%股份,实行村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在艰苦的创业发展中,经济越来越壮大,于2012年成立鑫琦集团。为了让全体村民和员工享受村庄发展红利,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凝聚人心,同时保障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2017年为村民和员工配股,平均每户家庭分得400-500万元股份,村民变股民,年年有分红,人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以上。我自己把按照《公司法》规定应得的全部分红收益所得和所有股权无偿捐予村集体,鑫琦集团自此成为村民和员工的所有制企业。
政治生态新风尚。后八里沟村从治到兴,靠的是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制定村干部《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要求第一初心不变跟党走,第二廉洁奉公要坚守,第三公平公正做好事,村“两委”班子带头遵守,抵制歪风邪气,涵养清风正气。对待组织生活要求严格,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常态;坚持“党员星级评比量化”,季度一测评,半年一小评,年终一大评,做得好星级高则给予奖励,做得不好不尽心的则要红红脸、出出汗、治治病。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一心为民的良好政治生态,每次换届都能做到“上任者殚精竭虑,落选者没有怨言”。
宋伟认真学习党章,牢记党的宗旨
汇聚为民产业的动力资源
2005年,面对班子弱、人心散、村庄破的现状,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牢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古训和新时代“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要求,依靠全体村民的心如一家、共同奋斗。后八里沟村把创建的集体企业命名为“鑫琦”,既代表美好、多金之意,更寓意着只有心齐团结才能获得丰硕成果。
为了打消村民对村集体经济的疑虑,2006年开始,利用来料加工、借用朋友开拓的成熟市场等方式,先后开办了集体企业酱菜厂、水泥预制件厂、金属制品厂,不到两年时间,创收260多万元,还清了20万欠款,剩余部分为15户“五保”老人建设新住房、改善饮用水设施等。为了开阔眼界、打开思路,谋求更大发展,还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华西、南山集团等先进地区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村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
吃透政策、把握时机、敢为人先、大胆出手是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争取,承诺不给政府添麻烦、多给村民谋利益,2007年底,政府批准了后八里沟村新村建设规划,利用新村建设的有利时机,成立集体房地产公司,既承担建设新村又开发部分地产,在全体村民的共同支持下,当年完成新村建设、拆迁上楼、开发商品房,集体盈利3600万元,一举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天地。
2008年开始,陆续开发建成200多万㎡的商品房;投资15亿元建成26万㎡邹城市最大商业综合体--鑫琦国际广场;投资10亿元建成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投资3亿元建成综合为民服务中心;投资5亿元建成中医医养康养为老中心;投资3.6亿元建成4万㎡、300间客房、配套齐全的五星级酒店;实施以城带乡、以城富农,流转3000亩土地、投资13亿元,打造葡萄酒文体小镇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30万㎡的经营性用房,涵盖文化餐饮一条街、花鸟虫鱼市场、汽车美容城、农贸市场、烧烤城等,助推500余户农民创业致富,安置3800余人就业,成为邹城市最大的农产品直接消费地和农民创业就业乐园,入选省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如今,鑫琦集团已涵盖教育科技、中医康养、文化旅游、建筑地产、商贸物流等多类别多产业,固定资产60多亿元。
锻造孝善传承的文化魅力
“乡村好不好,不光要看农民手里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的精神风貌。”后八里沟村依托“一姓村”和孟子文化先天禀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乡村持续振兴增添新动能。
打造“孝善后八”。坚持孝善治村,将一盘散沙的落后村发展成为文明有序和谐团结的大家庭。制定《村规民约》,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以规矩之道约束村民孝老敬老行为。村集体在发展成果分享上,为每位老人增加营养保健和医疗救治股;每月为老人发放300元的营养品;为当月过生日的老人过集体生日,发放祝寿红包;重阳节组织老人大联欢、近郊游、大聚餐,发放礼品;创作村歌《孝德歌》,人人传唱;每年评选十大孝星、好媳妇、好婆婆。
打造“红色后八”。弘扬红色文化,锻造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党员干部队伍。坚持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周周有红色主题;要求党员每年抄写党章重温入党初心;建成村史馆、党史馆传承艰苦奋斗精神;每年组织村民、学生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参观,接受红色教育。开办村报《鑫琦之声》,户户安装小喇叭,村民早上听广播,晚上听读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筑牢信仰之基。
打造“心齐后八”。以党员干部的初心、真心、责任心,换取群众的安心、同心、进取心。大干100天,在丘陵沟壑密布的土地上建成高标准农贸市场;历时10个月,建成投用3万㎡的综合为民服务大楼;在北大新世纪学校攻坚战中,仅用一年时间,建设完成体量近13万㎡邹城第一所高标准私立学校。大年初一全村2200多人拍摄了全家福照片,先后被多家媒体报道,火遍大江南北,彰显出新时代心齐人家的新风貌。
深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
很多人经常问,后八里沟村这么大的规模,为什么不改成社区管理模式,却一直坚持村的管理体制?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村干部真正经得起群众的考验,在选举时,让党员、群众说了算,选出自己认可的人,遵循《村规民约》的规定,把监督覆盖到全体党员和村民。后八里沟村从2007年开始办报纸--鑫琦之声,每一期都有村里的新鲜事、党员课堂、普法教育,其中村民关注最多的就是“红白榜”和“曝光台”。村民居住区每个单元口都设有“红白榜”,做好事要上榜表扬;报纸上设有“曝光台”,敢于“亮剑”,随时制止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行为。后八里沟村的每一项治理办法的出台,都涉及村民和员工的切身利益,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全力支持,是因为通过了深入而广泛的民主治理。